2025·“智造上海” | 上海智能终端“开箱”:电脑会思考,手办有“心跳”


2025年,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不确定与新机遇并存的关键时刻。面对外部环境的起伏与技术变革的浪潮,上海经信系统主动作为、以变应变,以制度创新激活市场潜能,以技术革新塑造城市韧性,于机遇中开拓新局。

 

今年的最新数据显示,上海的技术改造投资跑出逾20%的加速度,“服务包2.0”为2.4万个企业诉求送上“一键回应”,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在闵行落子成势,智能终端产业剑指三千亿规模……一幅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未来图景,正在浦江两岸徐徐展开。

 

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际,澎湃新闻推出特别策划——《2025·“智造上海”——新质生产力的城市跃迁》。系列报道将聚焦先进能源装备产业集聚区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、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2.0版等标志性实践,呈现上海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跃迁之势、奋进之姿与时代之光。

 

当AI不再是遥远的代码,而是能帮你写会议纪要的笔记本、会指导你拍照的手机,甚至是一个能记住你心事、陪你聊天的桌面伙伴……你是否会觉得,未来已来?

 

这不是科幻电影的预告。在上海这座创新之城,一场围绕智能终端的变革正悄然发生。从口袋里的生产力工具到书桌上的情感寄托,人工智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态,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。一起来“开箱”这些正在改变生活的智能终端新产品。

 

生产力重塑:会思考的个人计算终端

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爆发,人们不再满足于让AI仅仅停留在云端。如何将强大的智能带到我们日常使用的设备上,实现更高效、更私密的个人化AI体验,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。于是,“端侧AI”应运而生。它意味着我们的个人电脑和手机不再只是联网的“终端”,而是拥有了本地思考和决策能力的“边缘大脑”。

 

人工智能计算机(AIPC):装进背包的“外脑”

对于学生和职场人士而言,笔记本电脑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。如今,它正在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升级。以上海六联智能推出的MINI PC系列为代表的AIPC产品,正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。

 

其核心亮点在于强大的本地AI算力,甚至支持像GPT-Oss 120B这样百亿级大语言模型的本地运行。这意味着,许多过去需要联网才能完成的AI任务,现在可以在设备上离线完成。想象一下,在一场冗长的会议后,你无需手动整理录音,AIPC可以自动生成精准的会议纪要;面对几十页的专业文档,它能迅速提炼核心观点,生成内容摘要;在撰写邮件或报告时,它又能化身写作助手,提供措辞建议与内容润色。